第1336章 未来已来(续)_大明风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36章 未来已来(续)

第(2/3)页

处游荡生乱。养兵变成了养流民,打起仗来派不上用场。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完全不成正比,然后又不得不扩充更多的兵马,用人力去弥补战力,造成恶性循环。

  张延龄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裁军五十万,便是精简那些不合格的兵马,腾出财政空间来提升兵士的待遇和兵员素质。更新大明军队的作战装备。同时,借裁军为由,清查吃空饷的地方领军将领,挖出一批军中硕鼠来。

  张延龄和张仑算过一笔账,光是裁军五十万,每年便可腾出军费近四百万两。这笔银子将极大的提升军队装备和兵士待遇。

  大明京营、边军、水军以及地方驻军待遇之前是完全不同的。以前京营兵马待遇最高,经常作战的边军反而少,地方上的兵马更是待遇极差。造成军队之间的歧视和不满,导致积极性和战斗意志低下的问题,这一次全部抹平,一视同仁。

  将兵士待遇提高,是为了让士兵们能够安心在军中。一人当兵,便可养活家中妻儿,作为一种可以给家人带来收入的职业,而非如以前那般只是为了有口饭吃,只是为了活命而参军。

  除了裁军五十万节省下来的军费之外,随着海贸的开展,朝廷的财税收入将会逐年攀高,届时会有更多的军费可用于军队的建设。

  至于裁军下来的五十万人的安置问题,自然是需要解决的。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大明各地因为海贸而兴起的造船手工蚕桑贸易等工商业已经蓬勃而起。这五十万人中的绝大部分可以在兴起的行业之中被消化。

  大都督府和市舶司会同地方手工作坊主,各船厂,商贸工坊以及桑山茶场进行接洽,以消化这部分劳力。而南洋各地大明富户前往购置庄园的势头正在蓬勃,大面积的田亩的耕作也需要大量的人力。除了南洋诸国本地土著之外,也需要大批大明之人前往进行保卫和管理工作。这恰是裁撤的兵士们能够胜任的。

  总之,这五十万人看起来数目大,放在偌大大明疆土之中,以及南洋诸国之中,其实根本不算什么。

  张延龄之所以率先做出军队改革的举措,一方面是因为军队改革势在必行。军队事一切的保证,张延龄要保证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和纪律性,要统筹军队的未来。再不是靠人数来堆战斗力的时代了。

  另一方面,张延龄也是要做给天下人看。自己虽是兵马大都督,但第一刀是砍向自己统率的兵马的。这样他人便无话可说。同时也为其他人做个表率。

  六月,张延龄向王守仁建议进行取士变革。改变单一取士为官的标准,配合大明的现状,要对大明各种人才进行提拔和培养。要认可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的才能。要给他们合适的地位以及传承钻研的土壤。

  张延龄提出的口号是‘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又提出‘专行专管,外行不领导内行’的口号。目的是让官员专业化,避免外行的指手画脚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91book.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