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县衙_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章 县衙

第(2/3)页

6个人时,还是出乎王立冬的意料。

  在他想法里,当官的都跑了,但底下的衙役应该能剩下一半吧。

  还好自己带了二十来人过来,否则就要抓瞎了。

  “起来吧,带我们熟悉一下整个衙门。”

  虽然王立冬说话的声音很轻,但在李大根耳里,却像是惊雷般的炸响。

  这一手立即把他的一些小心思都炸没了,知道眼前这位虽然年轻,但武功非常厉害,不好惹。

  于是听话的起身,和林剑两人一起小心翼翼的打开了两扇破门板做的大门。

  看到这情况,王立冬对着身边的赵立功道:

  “等会先找个木匠过来,把这门先修一下。

  然后找人做两扇新大门,  记得做的结实点。

  一个县衙的大门,就两破门板,太不像话了。

  对了,  还有这匾额,也做块新的。”

  赵立功忙劝道:

  “恩公,你刚上任,所以不知道里边的道道。

  听说这座县衙从太祖朝开始,就没修整过,

  只要不塌了,就千万别换新的,这叫做‘官不修衙’。”

  王立冬虽然没做过这时代的官,但在后世也听说过这句话。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朝廷为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制定了专门法律,其中明文规定“(各级官府)不得修缮衙舍”。这是四海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官员不得擅自修缮衙门屋舍,以防当差官吏以修缮衙门为由,进行贪腐活动。

  自宋以后,便真正形成了“官不修衙”的定制。一旦有官员提出了修缮衙门要求,不仅容易给上级留下奢侈浪费印象,在吏部考核中处于不利地位(修衙是政评减分项目),还很可能被巡按御史扣上贪污受贿、不廉洁的大帽子。

  王立冬不屑道:

  “那些官场的陋习,在我这又不适用,我又不靠考评升官。

  换了,万一哪天坏了砸到人就不好了,即使砸不到人,也会砸到花花草草。”

  说完就让李大根在前面带路,并让他介绍一下整个县衙的情况。

  见到恩公的态度后,赵立功也就没再多嘴。

  而且觉得王立冬说的有点道理,连屁股底下的官位都是花钱买的,还在乎什么名声。

  接下来众人就跟着李大根把县衙看了一遍。

  整座县衙面积非常大,估摸下来起码有三四千平方大小。

  分为正堂,二堂和内宅和花园。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91book.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