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275,李文忠!灭倭国!老朱血压高!_共享天赋:同时穿越了一百个世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7章 275,李文忠!灭倭国!老朱血压高!

第(2/3)页

朝堂上的事是咱的事,你不能随便管。”

    “重八,你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你的事?”

    马皇后终究是贤内助,没有在这个话题继续纠结下去,“说吧,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不是咱那个义子,就是你收得那个。”

    “他犯了什么事?”

    马皇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盖棺定论道:“他不像是会犯事的孩子,肯定不会是他做的事。”

    犯了?不像?肯定?

    朱元璋:“……”

    “咱还什么都没说呢,妹子,你这,你这太偏袒他。”

    “说。”

    朱元璋:“……”

    朝堂上下没几个不怕朱元璋,唯有马皇后是一个例外,不仅不怕朱元璋,还是会让朱元璋怕的人。

    朱元璋老老实实跟马皇后说了这件事。

    “雄英早逝,可能是因为天花?!”

    马皇后惊讶这件事,那孩子肯定是早就知道,“有那孩子在,这件事肯定不会再发生。”

    “妹子,我担心的不是这个,我担心的是你和标儿,那小子说历史上你们两个,他说你们两个身体不好,比我走得早。”

    “生老病死人之常态,只要不是天灾人祸就好。”马皇后对自己比朱元璋死看得开,“晨儿,有说标儿是怎么死的?”

    “风寒病逝。”

    朱元璋无法接受,无法接受这三个消息。

    即便这三个事情还没有发生,他也从这三个消息当中大受打击,感觉天都快要塌下来。

    “重八,你看看你这样子。”

    马皇后劝说道:“这些是不还没有发生,饭桌上我们也交流过,平行时空理论,未来可以改变。晨儿,他就像是那些明朝小说中说的主角一样,专门来到这里,改变我们的命运。”

    “对。”

    “妹子说得对。”

    现在的朱元璋就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立马想起来那小子不仅知道未来的事,还有一手好医术。

    好小子,咱突然就对他顺眼了许多。

    “咱得去问问那小子,问问这几件事到底发生在什么时候?必须搞清楚。”

    朱元璋着急道:“妹子,你跟我赶紧一起过去,给那小子看看。”

    马皇后解释道:“晨儿给我看过,说让我注意适当的锻炼,给我开了药膳和食补的疗程。”

    “好!”

    朱元璋道:“咱要封他一个大官,顺便让他统领宫里的太医。”

    不知道是不是他疑心病太重,他总觉得皇宫里面的太医没有一个好东西。

    虽说那些事还没有发生,但朱元璋一想到其他平行时空,这种事会发生。

    心里那叫一个难受。

    所以他必须要改变。

    朱元璋带着马皇后,两个人一起找到苏晨,讯问具体时间。

    苏晨道:“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丙戌日,马皇后去世,马皇后去世时间仅仅比朱雄英晚几个月,太子朱标,病逝于洪武二十五年。”

    真听到这一刻,听到具体时间,朱元璋难受极了。

    “好孩子,你帮咱妹子看看。”朱元璋牵着苏晨的手。

    先帮自己妹子看看,自己的标儿时间还算长,后面的日子自己可以好好注意,让标儿锻炼身体。

    苏晨再次检查过。

    “如何?”

    一旁朱元璋:“大胆说。”

    “皇后,这是身体不好,很早之前就有,跟我之前的诊断一样,不宜动气,不宜大悲,好好调理,我有办法根治。”

    “好,好,好!”朱元璋激动。

    “你这孩子啊,以后别叫我皇后,自家人。”马皇后笑。

    “啊?”

    苏晨虽然对马皇后颇有好感,但他没打算一直待在这个朝代。

    他更习惯于生活在一个更好的时代,像明朝这种连手机电视冰箱可乐土豆,全没有的封建王朝,他真不想多待。

    朱元璋马皇后围着苏晨,又问起了朱雄英。

    “那孩子身体非常好,他可能是得天花没的。”

    朱元璋:“什么叫可能?”

    “经过太多年历史记载的比较含糊,又是文官。”

    明朝的文官集团,总体来说绝对是贬义词,几个优秀的足以留在历史上的文官,不足以改变明朝整个文官集体形象。

    明朝的皇帝想要干点实事,不是弱水就是生病。

    一个太医,医死两个皇帝屁事没有。

    嘉靖道长一个天天吃丸子,重金属超标的道长,那么长寿。

    可想而知,明朝的文官集团真是最大的毒瘤。

    “以后雄英跟着你。”

    “只要我在,他不会有事。”

    朱元璋点了点头,天花这件事,他问过太医,有很大几率能成功。

    “义子,以后你就是标儿和咱妹子的太医。”

    有了朱元璋这句话,苏晨觉得别说是十天,他觉得自己能在这里多待一段时间。

    他对历史一向很感兴趣,如果不是前两次穿越,实在是扛不住,他真希望能改变一些东西,参与一些东西。

    被记载在历史上的事件,很多很有意思。

    “你想要什么赏赐?”

    “赏赐?”

    苏晨陷入沉默。

    “咱先赐你免死金牌。”

    苏晨:“????”

    开什么玩笑?

    明朝的免死金牌,压根不管用,得唐朝的免死金牌才行。

    就比如铁卷丹书有用。

    “我能见见李文忠不?”

    苏晨不担心自己的免死金牌没用,他也用不到。

    十天后,他随时都能离开。

    反而是问出一个他想要见一见的人。

    大明开国武将,可谓是豪华,万里长城徐达,出入将相,百战百胜的常十万,常遇春,但苏晨最喜欢的就是李文忠,少年成名,英俊潇洒。

    十七为将,上阵杀敌,十八岁封疆大吏,大破张士诚,十九岁以一万大破张士诚二十万精锐。

    比起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被认为是没有什么能力的存在,但高邮一战抵挡百万元军,足以名震天下。

    可想而知张士诚绝不差,只是冒出更狠的朱元璋,解决掉南北枭雄,北伐成功。

    朱元璋来了好奇心。

    苏晨就说出了李文忠,以及他对李文忠的客观评价。

    朱元璋沉默片刻,开口道:“咱好像没听过你夸过咱。”

    这小王八蛋,没听过夸咱。

    苏晨愣住。

    马皇后笑笑,重八,有时候真的很像是一个孩子。

    “义父,你还要夸?”

    “我不能夸?”朱元璋纳闷。

    苏晨狠狠夸了一遍朱元璋,说是夸,也就是把后世对朱元璋功绩的总结给陈述了一遍。

    实在是洪武大帝没必要多加多余的修饰词。

    不说消失了好几百年的燕云16州,就说南边那块地盘消失了整整千年,被朱元璋派沐家镇守三百年,彻底同化。

    更是重新凝聚团结了南方与北方的汉人,怎么赞扬也不为过。

    夸完后,老朱兴高采烈的离去,他就跟着朱雄英,朱标两个人在皇宫里闲过。

    朱标特意请了假。

    三天后。

    苏晨熟悉了环境,不需要朱标,他自己就知道该在什么地方,逛,哪地方有好玩的,什么地方是御膳房。

    对,他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御膳房,经常过去看,别看古时很多东西都不太行,但御膳房还是不错的。

    不久后。

    那些感染过牛痘的人,一个个全部活了下来。

    过去,曾经有着许多种人痘的经验,但大多都很难撑得过去,一般撑过去的人都不会再感染天花。

    太医们经过确认,基本上可以肯定这种方法能对付天花。一个个激动万分。

    想出这法子的人能名留千古,不少太医想要见一见这个人。

    苏晨听到这个消息,不想去见,他对明朝的文官集团,太医没有好感。

    现在自己的地位已经稳了下来,要是能留在明朝,未来指定地位不会太低,三宫六院是不可能,但三妻四妾有可能。

    “老师,我有问题。”

    “什么问题?”

    “为何……”朱雄英自从跟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老师,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什么都不懂。

    苏晨耐心跟朱雄英说出种种解释,背靠英灵殿,即便是没有超凡元素的世界,他放在凡人当中绝对牛。

    实力方面,除了天生的体质差距,他觉得自己战斗力还可以。

    比不上常遇春,跟年轻时的李文忠应该有得一拼。

    “师傅,你说海外有高产粮食,父亲说你是算出来的,可是那不是不科学吗?”朱雄英问。

    你小子,苏晨无语。朱元璋,马皇后,朱标三人不希望太多人知道自己的来历,传出去很容易造成动荡,以及有心人士说自己是霍乱天下的妖孽,跟自己扣屎盆子。

    所以朱雄英并不知道自己来自未来,还以为自己是算出来海外。

    “不是我算出来,我曾在海外见过那种高产粮食,味道好,产量高。”

    “哦。”

    朱雄英:“可是为什么要这么宣传?是为了让大臣们同意出海?”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聪明?古人最怕这玩意,自己要是添加玄学神彩,一般来说,推进的比较容易。

    “可是老师,你当初怎么没有带粮食回来?”

    苏晨:“……”

    这孩子怎么问题这么多,怎么刁钻?再问下去,自己来历都要被问出来。

    “师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朱雄英好奇道:“你就告诉我你的真实来历,父王神神秘秘,你是不是什么隐士高人?”

    “你觉得我是不是?”

    “我觉得不是,肯定不是什么隐士高人,师傅,你的来历肯定很不可思议。”

    “你小子能不能不要那么聪明?”

    苏晨捏住朱雄英脸蛋。

    “啊~师傅,疼~”

    “疼就对了,给我记住。”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不知不觉,他在大明皇宫生活十天,每天的日子不是跟朱标交流,就是调教朱雄英,要么去马皇后那地方,要么被朱元璋叫过去问一问该如何治理大明朝。

    怎么说呢,朱元璋听了很多意见,听进去了,但未必会实施,自己又说得比较委婉,以自己小命为主。

    可在有一点上,朱元璋那是非常激动,那就是攻打倭国,洪武大帝早在建国不久就想要打,被刘伯温劝说,后来朱标,马皇后又被刘伯温说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91book.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