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处罚赵才秀,我于海棠要征服你,初见元青花(六千字求订阅)_四合院:二八大杠追尾秦京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6 处罚赵才秀,我于海棠要征服你,初见元青花(六千字求订阅)

第(2/3)页

那种小家碧玉,温柔似水的女人。

  于海棠这种车开起来,太硬朗,隔得慌。

  “既然你说的这么直白了,那我也说直接一点吧。”

  “于海棠,咱两的事情我说过很多遍了,我对你这款的,没有兴趣。”

  “所以,你还是换个人泡吧。”

  邹和话音一落。

  于海棠的脸就更红了,喃喃道:“泡?泡是什么意思啊和子哥!”

  “就是一个俗话,大概意思就是勾引吧,”邹和无语了,再次提醒道:“所以我的意思就是,你换个人去勾搭吧,轧钢厂上万个职工,带把的单身汉也不少,以你的姿色,肯定也能钓到喜欢你这款的,不必在我身上浪费时间,就这样,我撤了。”

  话毕,邹和转身离去。

  只留得于海棠站在原地,怔愣了许久。

  看着邹和渐行渐远的背影,于海棠的嘴角微微上扬着,不知道过了多久,于海棠似乎想通了,自言自语道:“可是全厂这么多男人,都没有你这么有个性啊,邹和,等着,终有一天,我于海棠一定要征服你!”

  ……

  这于海棠怎么想的,邹和自然不会知道。

  他只是一如既往的对这于海棠绝对的冷淡。

  邹和哪知道这种不理,反而更加勾起了于海棠的斗志和征服欲。

  这事要是被邹和知道的话,不知道又会是什么表情。

  大概是,(*+﹏+*)~@,这种?

  ……

  录完了之后,厂里开始播放这些文稿。

  整个红星轧钢厂各个喇叭上,都响起邹和声音。

  完美的播音腔,让全厂的人都不由得竖起耳朵,仔细倾听起来了。

  “嘶,这声音太好听了,是咱厂和子的声音吗?”

  “怪不得被厂里破格搞成兼职播音员,确实有这个实力了。”

  “哎呀呀,我感觉我的耳朵要怀孕了,这声音太舒服了。”

  “确实是,听这种广播,简直就是享受。”

  “这和子,真是一个人才啊!”

  这年代本来就没有什么娱乐项目。

  收音机也得是有条件的才有。

  全厂上万个人,有收音机的家庭,不比自行车的多。

  也就才几十家有,还都是一些整里的管理层骨干才有的。

  所以大家根本就没有条件听收音机。

  平常厂里广播出来的声音,都是于海棠尖亮如大叫驴的嗓音,娱乐性可以,但美感不足。

  邹和这声音一出来,全厂的人都沾光的享受了一次听收音机的快乐。

  大家听的仔细,也就更加了解了这文件上的内容。

  甚至连厂长,都在屋内闭目听着,过了许久,他才回过神来,感慨道:“不错不错,这个邹和的声音,太好听了,真是让大家享受的同时,又更好的了解了文件指示,要给他奖励,要给他嘉奖,要给他鼓励。”

  ……

  下班时间。

  邹和走出厂门。

  照旧来到了京旧街。

  现在除了在厂里发光发热,搞不了其他的事业。

  毕竟现在做生意是投机倒把。

  于是,邹和就把重点放在了古玩上面。

  目标依旧很明确,走精品路线。

  前回在这京旧街捡漏了一个唐三彩。

  这回,又能捡到什么呢?

  目光一个个扫过摊位上摆放着的东西。

  打开‘物品真假鉴定’能力,一一扫视过去。

  【鉴定结果:清末民窑普通碗一个】

  【鉴定结果:清末民窑普通家用夜壶一个】

  【鉴定结果:明末民窑普通鼻烟壶一个】

  【鉴定结果:清中期民窑普通菜坛一个】

  【鉴定结果:清中期官窑精致彩瓷碗盆一个】

  【鉴定结果:现代新碗一个】

  ……

  一个个结果出现在眼前。

  不难看出,全部都是正品古玩。

  不过年代都太近了,收藏价值不大。

  基本都是清末的居多,说白了以邹和彼时的身份来看,清末也就是近代的。

  而且都是一些普通的民窑,做工一般,价值就更低了。

  具体值多少钱呢,举个例子吧,就普通的一个清末的碗,邹和眼前的这个,做的非常粗糙,整体碗成灰色,碗上面就一个小花,除此之外碗的通体都是灰色,就是一个家用的碗。

  这个邹和收到,放个几十年,到二十一世纪,也就值得一二百元,甚至都卖不了。

  要急出手的话,可能也就七八十块卖掉。

  所以这个收藏起来的意义,就不大。

  当然,话说回来,别小看才卖八十。

  要知道,现在买下这碗,也超便宜,一毛钱都要不了,跟对方侃侃价,可能三五分钱,就能把这碗拿下了。

  五分变成80块,翻了也有1600倍。

  这个倍率,是真的不小。

  但在邹和看来,还远远不够。

  原因之前就说过。

  邹和的系统空间,不是无限大的。

  邹和的钱,也不是无限多的。

  当然还是收精品了。

  收这种低端品,麻烦又没价值,出手也难。

  ……

  既然看这摊着的古玩。

  除了清末的,明末的也有一些。

  不过都是一些价值不大的普通民用瓷器。

  收藏这行当,并不是越久远,就越有价值。

  要看的方面多了,历史意义,出处,做工,独特性,稀缺性等等。

  需要考量的数据很多,这里暂且不表。

  就先论一论这品相方面。

  放眼看去,眼前的这些货,没有一个品相让人眼前一亮的。

  “老板,这个破花碗多少钱啊?”

  看到了一个有点花纹的明末碗,邹和随意问问。

  “三毛!”

  “我去,你这是狮子大开口啊,三毛钱我买你这碗?”

  “那你出多少钱?”

  “一分吧。”

  “去去去去去,边玩去,一分钱我是不可能卖你的,一分钱我宁愿把它给摔了。”

  “哈哈,有志气,那您说最低多少钱卖?”

  “既然你也诚心要,我也给你个直接的底价吧,”那老大爷压低声音,伸出三根手指,说道:“最低最低,三分,不能再低了!”

  听到这个报价,邹和笑了。

  一分宁愿摔了也不卖,三分就乐意卖了?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邹和还是很震惊的。

  不由得感叹一下,这年代,钱的购买力,是真的强啊。

  不过仔细一想也对,这些东西都是没有本钱的,换成钱,卖多少就赚多少,价格也就比较随意了,相当于卖破铜烂铁破烂,能换多少钱都行,毕竟没有市场支撑,价格也就没有了标准。

  即便是现烧的新碗,也不过几分一个,上毛的碗,都是做工很精细的了。

  这年代的钱的购买力如何,就按现在的物价算,举个简单的例子,十块钱这年头,能吃上百碗牛肉面,能摆两桌酒席,能下一次彩礼娶个媳妇呢。

  所以一分一毛一块,也很值钱,一块钱就相当于十分之一彩礼钱了。

  “算了吧,三分太贵了,我还是留着这钱娶媳妇用吧。”

  邹和随意说了一句,继续向前溜达。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91book.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