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儒讲坛_偷听糟老头子心声,我得到个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章 大儒讲坛

第(1/3)页

“陈大儒做礼部尚书之前便是很有名气的先生,据说当时启国有三位比较有名的先生,不过另外两位都在陛下登基那一年去世了,只有陈大儒一位活了下来。”

  柳曼介绍道。

  “这是为何?”

  杨青易远在潜舟,并没有听过这些陈年往事。

  “咱们现在这位陛下当年不是从他父亲手中接过的皇位,而是从他哥哥手中。陛下登基之路并不顺利,一些先帝的拥护者认为此事有蹊跷,当今陛下得位不正。很多读书人站在礼制的角度上,更是对陛下进行口诛笔伐。反正听说陛下登基当年,启国死了很多人。”

  杨青易所在的潜舟是一个距离京师很远的小城,那里的人对于京师朝堂的大事谈论的很少。

  毕竟这些都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

  杨青易原主的记忆中也只有先帝是当今陛下哥哥这回事,其他的一概不知。

  现如今的启国皇帝已经登基十九年,那还是杨青易出生前的事。

  谁没事会去关注那些事。

  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嘛?

  杨青易此刻听到这些,也没什么感觉。

  皇位更替时,有一定的死亡好像很常见。

  柳曼顿了顿,接着道:“不过陈大儒当年的名声,好像并没有现在这般好,后来他辞官后,才逐渐变好的。”

  “这又是为何?”

  “当年其他读书人都反对当今陛下登基,认为不合礼制,先帝有两子,太子身故,当时还有一幼子,仅七岁,体弱多病,所有人都认为会是幼子登基,结果后来幼子自动放弃皇位,并且在当今陛下登基一年后夭折了。”

  “看来当年着实有一场不一般的血雨腥风。”杨青易感慨。

  “当时启国有三大书院,三大书院中有三位知名先生,陈大儒就是其中一位。当今陛下登基后,便废除了所有书院。其他两个书院在陛下登基后死了很多人,只有陈大儒的书院中人全都活了下来。”

  “如此看来,是陈大儒当年投靠了陛下,为当年读书人所不容?”

  杨青易总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91book.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