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捷报_大明风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64章 捷报

第(2/3)页

匈奴人非我族类,不是安身之所。‘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便是说分别嫁给单于父子两人,心中惭愧羞辱愤怒,苟且以偷生。”

  张仑骂道:“操他娘的,这也太无耻了。蛮夷简直如禽兽一般。”

  旁边众将领也是面露激愤之色,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事。古代四大美人的故事,在大明已经耳熟能详。谁能想到,被誉为落雁的王昭君,竟受如此屈辱。

  张延龄转头看着山崖北侧,黄河以北的碧绿草原以及远处隐隐可见的阴山和大青山的轮廓。遥想当年,王昭君离乡背井远嫁异域,行至于此,矗立崖顶,看大雁南飞,秋草茫茫,心境是何等的悲凉和惆怅。

  此崖名为落雁,但恐怕没有一头大雁肯为她落下,让她传递思乡的飞鸿回家乡。她恐怕也没想到,在匈奴之地,自己会遭遇那样的羞辱,最终孤独痛苦的过了一生。

  张延龄进一步的去想。当年大汉王朝甚为强大,却还要和匈奴人和亲,让一名女子肩负和平之重责。却还美其名曰为国家大义,为安抚团结。自古以来大加吹捧歌颂,这是不是一种不负责任?是不是一种自轻自贱的不知羞耻?

  张延龄承认自己或许想的有些偏激。也许站在一个漠然的上帝视角来看,无论是昭君出塞,或是文成公主入藏这样的和亲事件都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具体到当事者个人而言,谁又去在意她们的感受和痛苦?

  一个强大的国家,如果沦落到靠和亲手段来维系政权安定的话,那又何称强大?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护他的百姓,反要主动以弱小女子的牺牲去保护国家的安全,这不是堕落和无耻是什么?

  张延龄并非思维狭隘之人,若是在后世,他绝对不会思考这些问题。但是在这个时代,他已经完全代入了大明朝的身份之中,在行动和思维上,潜移默化的改变了许多。

  站在崖顶之上,远眺黄河蜿蜒,草原茫茫,张延龄思绪翻滚,想了许多许多。

  风吹过,似有大雁鸣叫之声从云端传来,悲切难言。

  ……

  七月初八,上午巳时,大明京城北城德胜门外,十几名骑兵裹挟着热风和尘土冲入城中。

  城门守军正欲拦阻,领头的一名马上骑士高举手中令旗大声叫道:“奉英国公护国公二位国公之命回京报捷,任何人不得拦阻。”

  守城的兵士连忙让开,惊愕的相互瞪视,相互询问什么大捷。

  报捷的骑兵们从北城而入,从德胜门大街一路往南狂奔,马上骑兵一边策马狂奔,一边大声叫喊。

  “河套大捷!河套大捷!北征军收复河套!北征军收复河套!”

  一路沿街的叫喊让熙攘的街市安静了下来,起初人们还狐疑的相互询问,面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91book.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