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夜访_大明风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39章 夜访

第(2/3)页

大明将无法正面抵挡。说到底,是一种被动的防御手段。

  但如果有了机枪,什么骑兵冲锋?不过是送死罢了。无需任何坚固工事,就算在无险可守的草原上,面对敌人骑兵的冲锋,那恐怕也是单方面的屠杀。解决北方鞑靼人一直以来的威胁,歼灭或者驱逐他们,将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延龄仔细思索了数日,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下,需要改进的便是装弹系统。徐幼棠虽然很聪明的运用了缠绕式的装弹方法,解决连续装弹的问题,并且将引药和弹药集成在一起,完成了最基本的连续装弹射击的构造。

  但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正是这种弹药的构造,外缠绕式装弹的速度太慢,才导致了射速过慢的问题。而自己所建议的增加弹带导引槽的办法,其实并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

  现有的纸包弹实在太过柔软,形状难以固定,所以会发生弹带松软,无法快速嵌入后膛的情形。引药和火药的两部分设计,更是让整颗弹药难以塑性。影响了装弹的速度。

  所以张延龄认为,必须解决机枪子弹的构造和形状,采取后世的硬壳圆筒形子弹,这样无论是装弹还是编织成形的子弹带,都不会因为快速装弹而发生堵塞纠缠无法嵌入弹膛等情形。那便可以大大的加速射击的频率。

  但问题就在于,一旦采用硬壳子弹,则必须解决弹膛击发之后,里边残余的子弹壳的破碎物的问题。总不能打一发清理一发吧。

  针对这样的情形,必须射击出一种可以快速清除发射后的残渣的清理装置。张延龄的想法是,让后膛的盖子可以随着角度滑开和闭合。射击完毕之后,敞开的后膛可以让残留物自行掉落。在下方底座上再安装转动的小刷子,进行滚动清理。这样应该便可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便是进弹的方式。

  如果是硬壳弹,便完全具备弹匣装填的可能。设计出可以安装在侧面的弹夹,当枪管后膛转动到相应位置的时候,弹匣内的弹片会将弹药自动压入后膛之中。弹匣打空,只需更换弹匣便可。而弹匣的装填是不需要在战斗中进行的,平时便可做好弹匣压填的准备。

  当然,张延龄对于机械装置的设计并非内行,但他见多识广,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是绝对可行的。这些都是机械结构的设计,也无需太高的科技水平。在现有的野狗岭兵工厂的制造能力之下,是绝对可以实现的。

  难点便在于如何将想法付诸实施,集成在机枪上。各机械系统之间如何兼容和联动。不至于搞出一个拼盘似的怪东西出来。这便是难点所在。

  张延龄用尽自己可怜的机械知识和这方面的见识,绞尽脑汁的进行设计。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脑子里昏昏沉沉的。

  终于,他一把将桌上画的那张图纸抓起,揉成一团丢尽纸篓里,起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91book.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